|
訪廈門市衛生局局長黃如欣
橋頭堡是陸橋經濟研究中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地處臺灣海峽西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18%以上,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廈門市,早已是閩西南醫療衛生的橋頭堡。
當記者造訪廈門市衛生局局長黃如欣時,他正在閱讀一份福建省衛生廳下發的文件。他欣喜地告訴記者:“以廈門模式為參照的福建省居民健康檔案省級平臺即將開始建設,這將是福建省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力抓手?!痹谛箩t改浪潮下,作為我國首個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區、福建省首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廈門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醫改走勢的風向標。
沖破資源壁壘
《中國醫院院長》: 作為廈門居民健康檔案課題組組長,您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黃如欣:信息共享和交換是項目建設的最大難題,換一種說法,就是要想盡辦法讓醫療機構把病人信息拿出來共享。通過制度設計,廈門最終在“醫療重組計劃”(三級醫院帶社區醫院)的一體化進程中實現了醫療機構間的數據共享。這是一次醫療資源整合的管理變革,是需要一定的決心才能推動的。
《中國醫院院長》:醫療資源整合后,如何平衡大型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各方利益?
黃如欣: 我們進行資源整合的目的,不僅要提高一級醫療機構的就醫率,還想在短時間內提升社區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最終提升廈門市醫療體系的整體服務水平。
“醫療重組計劃”已經在廈門實施三年,不僅實現了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三級大醫院也利用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區屬醫院的資源盤活了存量。
大型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一體化管理,最關鍵的問題是讓人才流動起來。以前社區是社區,醫院是醫院,很多醫生在社區呆上5年、10年,很難提升業務水平,跟醫院里同年資的醫生相比差距很大。如果老百姓選擇首診進社區,社區全科醫生沒有一定的臨床經驗或者是診斷過疑難雜癥的經驗,就容易出現漏診。如今,廈門市要求醫院里的醫生甚至專家要到社區工作,社區工作人員也要到大醫院工作。為了鼓勵醫生下社區,我們規定,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應不低于醫院的平均工資。
醫院不僅要擔負培養社區醫生的任務,還要負責社區的運營管理。一般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是賠錢的,我們為此實行了一定的財政補助,在社區看一個病人補貼11元,而在大醫院通常僅為3元。通過經濟補償的方式,提高醫院在社區解決小病的動力。
信息化“上山下鄉”
《中國醫院院長》:廈門地域以前僅包括廈門島,現在,位于陸地的同安、翔安等偏遠山區也被歸入“大廈門”,如何推進區域醫療的進程?
黃如欣: 應該說,區域醫療協同工程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8年,我們連接了80%的醫療資源,實現了大型醫院間的全部連通。2009年,我們主要進行了廈門島以外的邊遠地區醫院、社區、衛生院和具備條件的衛生所的聯網工作。如今,廈門市90%以上的衛生資源都進入到這個網絡,還有不到10%的資源屬于民營資本。沒有同這部分資源實現聯網并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出于管理和隸屬關系方面的考慮。
當然,這些醫療機構也都在積極加入到網絡中。如果他們不加入,老百姓就不會去就診。即便去就診,老百姓的診療信息也會不完整。
《中國醫院院長》:福建省屬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但也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即使在廈門島外與島內,居民生活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我們如何加強對島外農村基層衛生的支持?
黃如欣: 解決這一問題的實質,就是要逐步實現島外與島內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了提高島外居民的就醫便利性,2 009年,我們在島外建成34座標準化村衛生室,在島內完成9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建設改造任務,并出臺了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培養培訓規劃,確保到2011年建成“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
為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我們還通過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制度、鎮衛生院招聘培養臨床醫師計劃、基層培訓全科醫生計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在崗培訓計劃等措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海西”醫改提速
《中國醫院院長》: 廈門推出了哪些醫改落實方案,包含哪些亮點?
黃如欣:我們著力在加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三個方面。特別值得提及的是,福建省選定廈門市作為唯一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我們一方面要為公立醫院培養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也要為公立醫院創造發展條件。
廈門醫改的最大亮點是,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全民醫保。2008年,我們將未成年人及農村居民的總籌資額由每年人均130元統一提高到240元,其中財政補助190元。同時,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衛生部門監管、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模式,轉變為統一由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的“大醫?!斌w系。
2009年,我們又將城鎮居民和未成年人醫保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即從以前的7萬元提高到15萬元。
《中國醫院院長》:我們注意到,長庚醫院不僅在廈門落戶安家,還納入到醫保體系。廈門市對這家臺資醫院的態度是什么?
黃如欣:長庚醫院在廈門享有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不僅如此,我們還希望衛生部在廈門市試行多種政策:允許臺灣地區投資人以獨資形式在廈門創辦醫療機構(含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允許臺灣地區醫師在廈門開設特色??圃\所;允許臺灣地區的醫師注冊比照大陸醫師注冊制度執行等等。
我認為, 無論什么樣的所有制,只要醫療資源是優質的,最后老百姓都會受益,而且還可以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當長庚醫院進駐廈門后,本地公立醫院都很緊張,在服務流程等方面做了很多改進,更加注重方便患者。因此,只要能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那么引進外資醫院的目的就達到了。
《中國醫院院長》: 在海峽兩岸醫療交往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和布局?
黃如欣:長期以來,廈門市始終把對臺醫療交流合作當成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成果,比如,建立了閩西南五地市、廈門同金門之間的衛生應急溝通機制。
目前,我們重點推進的工作還包括:建立海峽兩岸緊急醫療救援網絡及醫療救護基地醫院網絡;爭取衛生部在廈門試行多項配套政策:將廈門作為臺灣科學中藥進入大陸的試點城市;扶持和推進一批臺資健康機構的發展。
我們希望以更高的起點和更寬的視角在兩岸醫學交流中找準定位,把廈門建設成為兩岸醫療衛生交流的大舞臺、深度合作的集中區。
人物速寫
為城市輸血
黃如欣是位學者型官員, 現在仍保持著學科研究時的作息習慣,每天很早便到單位開始行政工作。不論做學者還是當官員,黃如欣認真、執著和對理想的追求始終未變。
早年間,黃如欣應國際著名血液免疫學專家李政道博士邀請赴美進修,后秉承醫學報國之心回到故鄉, 并將一套價值50 萬元人民幣的儀器設備捐獻給廈門市中心血站。
多年從事血液免疫遺傳學研究, 在移植配型、臨床輸血、現代輸血管理等方面達到很高的造詣之后,黃如欣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角色——衛生局局長?,F在,他思考的已不僅僅是人體內的血液問題,而是希望為整個大廈門的醫療衛生體系注入更強勁的血液。
源于對臺灣醫療管理水平的了解,他積極推動與臺灣的醫療交流合作。為能讓長庚醫院順利進駐廈門,他在北京與廈門之間往返了不止數十次。在政策扶持、資質評定等方面全都沒有參照,每一步都是一場創新。長庚醫院的落子,最終激活了一盤僵局?,F如今,廈門市已經形成了長庚醫院、翔鷺、安寶健康為龍頭的一批臺資醫療健康產業,黃如欣構建的“閩西南醫療衛生中心”戰略布局蔚然成勢。
|
|